詔安縣生態環境整治百日攻堅大會召開后,縣水利局聚焦污染源摸排整治方面工作,截止2025年9月2日,全縣共摸排出流域污染源2164個。其中,“四場”養殖1421家(豬場894家、鵝場450家、鴨場4家、牛蛙養殖場73家)、淡水養殖292家、小散亂污76個、河道“四亂”16個、黑臭水體26條、入河排口309個、污水處理18個,其他6個。已完成整治2134個。
南詔鎮
南詔鎮扛牢生態環保責任,聚焦污染源摸排整治,多維度發力靶向攻堅生態難點,推動轄區環境持續改善。動態管控溯源,加強“小散亂污”、畜禽養殖等領域巡查,建立“每周一報”動態機制,對問題即時督辦。截至目前,鎮內已摸排整治33處垃圾問題、3個畜禽養鴨場,均完成銷號。抓實水體管控,制定流域整改方案,加強黑臭水體巡查,及時勸阻群眾洗衣、撈河蜆等可能影響水質的行為,嚴格管控污染源。8月以來,報送并解決問題197個,清理河道水葫蘆10多噸,溪雅大橋斷面水質穩定達 Ⅲ 類。深化大氣防治,督促西校場舊體育館等在施工工地落實防塵要求,配合做好道路保潔和灑水降塵作業,制止露天焚燒秸稈、垃圾等行為,從源頭上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促進南詔轄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太平鎮
太平鎮成立生態環境整治百日攻堅專項整治小組,設立13個工作專班,制定《太平鎮生態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聚焦“四場”整治,重拳出擊,全面摸排違規牛蛙、生豬、鴨鵝場養殖情況,確保違規養殖全部清欄并去功能化,引導養殖戶做好三格化設施并種植狐尾草、海馬齒等植物凈化水質。全面打撈河道垃圾、河面漂浮物,加強河道清淤,今年來,共清理河道漂浮垃圾約28噸,清理河岸垃圾約47噸,整治河道亂堆問題11處、亂占問題5處,拆除亂建管理房2間;組成2支班子成員帶隊的搜查小隊,配備無人機,“天上+地下”覆蓋全鎮不間斷巡查違規牛蛙養殖,一經發現立即清理,累計出動356人次,清理違規牛蛙養殖場15家;各村在村內池塘、支流等采用人工浮道等方式種植狐尾草,凈化水質。

紅星鄉
紅星鄉聚焦工業廢水、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水等重點領域,通過排查、修復、治理及管控推動水質改善。開展“查家底”行動,針對青梅加工廠、“小散亂污”生產經營單位、村莊生活污水收集情況進行全面入戶排查,對圓林支流及5條“毛細血管”水系全面排查,梳理問題,限期整治并掛圖作戰。持續推進生態修復,全面排查上游石樓、坪林及兩側新林、圓林、樓仔水源地,實施溝渠修復清淤、增設閘門陂口、建蓄水池、清疏河道等工程引水,在村交接斷面、鴨母陂等點位監測水量水質流速。加強生活污水治理,推進石樓、新林等5個沿河村接戶管工程,改造未建或未接入管網的農戶,完成金溪流域5個行政村12個大三格化糞池抽渣及尾水處理,同步河道清淤。全面深化水質提升,實施清淤疏浚、底泥清理、邊坡加固、人工浮島及生態修復,補種水生植物提升除磷脫氮能力,退養違規養殖場,整治“小散亂污”作坊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并推動各村將生態環境環保要求納入村規民約。

梅洲鄉
梅洲鄉聚焦流域水環境質量提升,開展污染源排查整治行動。強化鄉村聯動與分段監管,將梅洲溪流域細分為19個河段,由“村兩委干部+河道專管員”實行網格化巡查。百日攻堅中,組織集中清理河道10次,打撈漂浮物及河岸垃圾25噸、整治“四亂”3處,實現河道岸線“無垃圾、無雜物、無違建”。深化溯源“回頭看”,依托“水系一張圖”開展拉網式排查,通過“無人機+人工”空地一體化模式溯源入河排污口及“四場”,實現動態新增、動態清零并納入監管。強化干部作風建設,落實領導干部包村掛鉤制,抽調鄉紀委、農辦等組成督導組,常態化督導檢查,對問題專項督辦、干部嚴肅問責。經整治,流域生態環境有效提升,主要河道水質監測指標改善,各輪次水質均值基本穩定在IV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