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19日訊(通訊員 唐小玲 閩南網記者 柯嘉進 文/圖)“現在能自己翻身坐輪椅,吃飯睡覺都香了!”近日,華安縣醫院骨科發生了暖心感人的一幕,85歲的陳老伯照常到醫院復查身體,與醫護人員嘮嗑著家常,不時拉著醫護的手反復道謝。這位曾因骨折劇痛臥床難眠的老人,如今精神矍鑠的模樣,讓人很難想象他曾經歷過一場與死神賽跑的生命保衛戰。

故事要從華安縣沙建鎮汰內日新村的一次上門巡診說起。華安縣醫院派駐沙建衛生院的陳文城主任醫師像往常一樣入戶巡診,當走進陳老伯家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頭一緊:老人蜷縮在床,面色蒼白,每一次輕微挪動都伴隨著痛苦的呻吟。細問之下得知,陳老伯患有多年的心臟粥樣硬化、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雖行走不便但生活尚能自理,可近期一次意外摔倒導致左股骨轉子間、轉子下骨折,徹底擊垮了他的生活。
家屬曾帶著老人前往其他醫院求醫,卻因老人年事已高、基礎病多,手術風險評估過高而無奈出院。回到家中,未做固定的骨折斷端如同鋒利的刀子,在肌肉中反復摩擦,老人不僅活動完全受限,更被劇烈疼痛折磨得食寢難安,身體狀況一日千里。家屬因事務繁忙無力精心照料,正無奈地考慮將其送至養老院護理。
“不能就這么放棄!”陳文城深知,臥床老人極易引發肺部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等致命并發癥,而下肢骨折會讓護理難度和風險成倍增加。他仔細檢查老人身體狀況后,發現雖然情況復雜,但并非毫無治愈希望。經過耐心與家屬溝通病情、分析治療方案,終于打消了家屬的顧慮,決定先將老人轉至華安縣醫院骨科接受系統治療。
入院檢查結果讓醫護團隊深感任務艱巨:老人不僅有貧血、低蛋白血癥、肺部感染,還伴有高血壓、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等基礎疾病。就在醫護團隊為老人調整身體狀態、準備手術的過程中,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經檢查發現老人出現了黃疸、肝功能不全等狀況,術前準備之路可謂一波三折。
面對這一連串的挑戰,華安縣醫院迅速組建由骨科、麻醉科、內科等多學科專家組成的治療團隊。骨科主任牽頭制定詳細手術方案,麻醉科反復評估風險,內科醫生針對性調整老人身體指標。醫護人員每天密切監測老人的血常規、肝腎功能、感染指標,通過輸血、營養支持、抗感染治療等手段,一點點為老人“充電續航”,等待最佳手術時機。

4月16日手術當天,醫院手術室氣氛緊張而有序。麻醉科團隊采用精準的麻醉方案,骨科醫護人員全神貫注操作,歷時兩小時,手術順利完成。當看到X線片上骨折復位滿意、intertan髓內釘固定位置精準時,手術室里響起了輕聲的歡呼。
術后第二天,老人疼痛明顯緩解,已經能夠配合翻身;術后老人的飲食、睡眠、精神狀態全面好轉。1周后,老人可以乘坐輪椅,與病區病友交談。曾經因疼痛緊鎖的眉頭舒展了,蒼白的臉上有了血色,久違的笑容重新回到老人臉上。

“本來都以為只能熬日子了,沒想到還能恢復得這么好!”4月26日,陳老伯家屬將一面寫著“醫術高超 護理周全”的錦旗送到了骨科醫護人員的手中。家屬緊握著醫生們的手,連聲道謝。這場跨越重重風險的救治,不僅讓老人重獲新生,更讓家屬重拾希望。在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這場與高齡、重癥、風險的較量,最終以生命的勝利畫上圓滿句號,也書寫了基層醫者守護生命的責任與擔當。
這樣的救助,這樣的故事,在華安縣醫院還有很多很多,醫務人員也都認為這只是平凡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但正是這樣一個個貼心的小幫助,讓患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醫務人員的服務和奉獻。
“一面錦旗是一份信賴,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期許!我們能做的很有限,但只要能在群眾有需要的時候扶上一把、添一點能量,讓他們有走下去的信心和希望,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陳文城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