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都文脈長 時代氣象新
——福州著力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為功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為功。過去一年,福州深挖閩都文化內涵,以文化之力鑄就城市之魂,讓千年積淀的深厚底蘊成為驅動未來發展的澎湃動能。
以文化人 厚植精神沃土
烏山疊翠,閩水潺潺,文明如一朵花,在福州的土地上綻放。
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福州市經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這是福州連續五屆獲此殊榮。
連續二十一載的拗九節傳遞敬老溫情,持續二十年的七夕“鄰里節”凝聚社區親情,深入人心的“福州讀書月”涵養城市書香,遍布社區的“榕文明·益成長”講座溫暖市民心靈……這些浸潤著文化力量與道德溫度的品牌活動,正是福州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生動實踐。
文明的滋養,既見于潤物無聲的文化傳承,更顯于熠熠生輝的道德群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人獲選、10人提名全國道德模范,94人入選中國好人榜。
炎炎夏日,榕城街頭的“愛心茶攤”支起涼棚。環衛工人清掃完路段,熟練地走到茶攤前,接上一杯沁著茉莉花香的涼茶,一飲而盡,感慨地說:“這茶不只解渴,更是福州人的心意。”這項持續十二年的公益活動已成為福州獨特的街頭風景,傳遞著無聲的關懷與信任。
今年以來,3.5萬場文明實踐活動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滋養城市的溫暖海洋。同時,依托全市已建成的1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7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262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福州打造出“溫暖榕城”文明實踐矩陣。
文明創建過程中,一系列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在發生:老舊小區通過“微更新”整治,增添了公共空間與綠化景觀;農貿市場經過標準化改造,變得明亮整潔、管理規范……由各領域專家組成的智庫與熱心市民組成的文明巡訪團常態化開展工作,他們既是“眼睛”也是“外腦”,共同為城市精細化管理建言獻策。
從街頭巷尾的愛心茶攤到社區里的長者食堂,從廣場樓宇的公益廣告到社區樓道的整潔環境,從公交地鐵上的禮讓座位到政務服務窗口的微笑服務……在福州,文明已成為每個市民觸手可及的溫暖,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底色。
守正創新 賡續歷史文脈
宮巷26號的沈葆楨故居作為三坊七巷中年代最久遠的古厝之一,在遵循“最小干預”原則的精心修繕后于去年對外開放。這座百年建筑的古韻得到最大限度保留,成為福州文物修繕工作的生動寫照。
一年來,福州進一步強化重點文物修繕,完成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柔遠驛等24處文物修繕工程,今年9月更提前完成15個2025年度市級為民辦實事文物建筑修繕項目,涵蓋古民居、寺廟、橋梁等類型,累計投入資金超2300萬元,讓洗銀營20號、螺洲孔廟、十四門橋等15處文物建筑重現歷史風貌。
讓文物“活”起來,是傳承的關鍵。今年恰逢民族英雄林則徐誕辰240周年,8月,林則徐故居完成修繕并對外開放,同步推出“回首家山無限情——林則徐與福州”專題展覽,運用全息投影等技術,生動再現林則徐疏浚西湖的場景,讓觀眾在互動中感受“海納百川”的胸襟與品格。今年以來,福州完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林則徐故居等16處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項目。
文物的長久守護,離不開制度體系的堅實支撐。福州不斷完善文物保護制度體系,明確地上文物“先調查、后建設”、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讓”的工作機制,從源頭上筑牢文物保護防線。
摸清家底,方能行穩致遠。福州扎實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新發現文物1197處,不可移動文物數量居全省首位。其中,福州西湖成為全省首個文化景觀類新發現文物,被遴選為“四普”新發現重點推薦對象;連江黃岐嶼、連江爐溪山、福清井尾山、閩清鯉魚山等多處史前遺址,為閩江探源研究增添史前新篇。
隨著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深入推進,福州的文化名片也走向更廣闊的舞臺。三坊七巷、福州海絲史跡、船政文化史跡等3個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些承載著閩都記憶的遺產不僅成為市民感受歷史的“身邊課堂”,更成為向世界講述福州故事、展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魅力的重要窗口。
以文塑旅 融合創新綻華彩
時隔一年,福州奏響文旅融合的新樂章。趙麗穎發間的非遺“三條簪”通過短視頻驚艷全網,三坊七巷的VR(虛擬現實)沉浸式劇場讓游客與千年歷史對話,連江懸崖咖啡館成為山海間的詩意地標……這些鮮活場景,共同描繪出福州文旅經濟的蓬勃畫卷。
數字,是這份活力最直觀的注腳。福州上半年接待旅游總人數、游客旅游總花費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文旅經濟已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活力的源泉,深植于福州綿延不絕的文脈。福州有一條串聯古今的城市中軸線,北起屏山,沿鼓屏路、八一七路、解放大橋延伸至煙臺山。鎮海樓、冶山春秋園、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等文化地標自北向南分布,成為閩都文化的重要展示地。
2024年以來,福州精心打造“文化中軸”“詩畫閩江”“魅力海濱”三條軸線,推動文旅地標串珠成鏈。鼓山旅游景區通過5A級旅游景區景觀價值評審,煙臺山獲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三坊七巷獲評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
一條中軸,千年文脈,正持續煥發新生機,這背后是福州文旅融合的整體升級。
今年夏天,上下杭推出沉浸式互動劇場《虎糾喜事》,場場熱鬧,笑聲不斷。“文旅+非遺”讓老技藝煥新登場。閩劇、伬唱走進古厝,一年800多場活動在三坊七巷、上下杭輪番上演。2024年,三坊七巷、上下杭、煙臺山等3個街區共接待游客超5000萬人次,同比增長26.7%,創歷史新高。
這股熱潮也沿著海岸線向世界延伸。懸崖咖啡館成為國際戶外愛好者爭相打卡的地標;通過2024年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游節、第十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活動,福州搭建起跨文化對話之窗。2025年上半年,福州接待入境游客31.36萬人次,同比增長102%。今年6月,福州在《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報告》中獲評年度潛力上升城市。
9月30日,福州市文旅經濟發展推進會舉辦,具有示范性和帶動效應的14個文旅項目簽約落地,簽約總金額超113億元,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記者 燕曉 錢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