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7日,“科創耀絲路,晉企贏未來——晉江市‘企業家+科學家’行動之走進西安”活動順利開展,企業家們帶著滿滿科創啟發與合作意向返程。
而這場跨區域的交流剛結束,晉江又將迎來一場國家級創新盛會——10月26日,匯聚全球高端人才與前沿項目資源的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博創賽”)總決賽,將在這里啟幕。
“走出去”對接科研資源探合作,“引進來”搭建賽事平臺聚動能,兩場活動以“創新”為核心形成緊密呼應。昨日,記者采訪了參與西安之行的企業家代表,聽他們暢談“企業家+科學家”融合創新機制的深化路徑,以及對博創賽賦能晉江產業發展的期待。
辦好國家級賽事
打造“引智+轉化”關鍵紐帶
對于即將在“家門口”啟幕的博創賽,企業家們充滿期待,將其視為對接高端資源、加速創新落地的“黃金窗口”。
晉江市青年商會會長王俊清直言,此次西安之行其實也是為博創賽“預熱”——通過與當地科研機構的交流,企業更清楚地知道自身需要哪些技術、哪些項目,“看到國內頂尖的科研項目后,我們參與博創賽、引入適配技術的決心更堅定了,這無疑能幫助企業更快邁向創新發展的新階段。”
福建省晉江豪山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子杰,從陶瓷行業轉型升級需求出發,分享了對博創賽的期待。“陶瓷行業現在最需要突破的是材料領域,這也是轉型升級的關鍵。”蘇子杰表示,此次西安之行,他發現多個與陶瓷相關的用料技術,這些材料原本應用于高精尖領域,其性能讓他十分震撼。更讓他欣喜的是,其中一個項目恰好將參與本次博創賽,“這個項目的材料能解決陶瓷生產的技術難點——它可應用于900℃以下的生產環境。而傳統的陶瓷生產溫度普遍在1000℃~1200℃,若能將這一項目落地,將大幅降低能耗與成本。我們已經和對方約好,路演時會到現場深入了解。”
蘇子杰進一步表示,博創賽現場將有1700多個優中選優的項目,“這種高規格的項目篩選,能讓我們更精準、更快速地找到適配的合作項目,省去大量篩選成本,直接對接行業前沿技術。”
福建省聚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炳煌則從產業痛點出發,表達了對博創賽的期待。“中國是滌綸生產大國,但廢棄滌綸的回收利用一直是行業難題,這不僅關系企業成本,更與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是未來產業競爭的關鍵領域。”洪炳煌認為,博創賽匯聚了全國優秀的博士后人才與創新項目,很可能藏著破解這一難題的“金鑰匙”;而“企業家+科學家”融合創新機制的推出,正是將這些技術成果快速推向產業化的最佳路徑。
在洪炳煌看來,企業家與科學家本質上是“殊途同歸”,“科學家是科技領域的‘企業家’,在未知的技術領域尋找突破;企業家是經濟領域的‘科學家’,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機會。”他堅信,兩者的結合能產生“1+1>N”的倍增效應。而博創賽恰恰為這種深度結合搭建了精準對接的平臺,讓晉江企業能直接鏈接前沿智慧,為長期創新戰略布局夯實基礎。
“企業家+科學家”
培育創新土壤激活乘數效應
“‘企業家+科學家’從來不是二者身份的簡單疊加,而是‘技術研發’與‘市場轉化’兩大能力的精準耦合。”王俊清在談及西安之行的收獲時表示,此次問道西安,最深刻的感受便是政府搭建跨區域交流橋梁的重要性——它讓企業家能直接觸及前沿技術,也讓科學家更清晰地了解產業需求。
在王俊清看來,晉江要推動“企業家+科學家”融合創新機制走深走實,關鍵在于持續培育包容多元的創新土壤,讓科學家的技術突破,通過企業家對市場的敏銳洞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與服務,最終不僅實現單個產品的升級,更能推動整個產業服務模式的革新。
王俊清的觀點,在福建華清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實踐中得到了充分印證。該公司執行總裁施俊僑介紹,作為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華清電子多年來依托政府搭建的合作平臺,積極鏈接高校與科研院所資源——目前已與多家國內重點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還聯合中國科學院成立“中科華清精細陶瓷研究院”,至今已運行三年。施俊僑說,目前,研究院已有多項成果落地,部分產品已小批量投向市場。企業也在持續購置設備、擴大產能,逐步形成“研發—生產—市場”的完整創新閉環。
勁霸男裝CEO洪锽淮則從傳統產業升級的角度,肯定了“企業家+科學家”融合創新機制的價值。他認為,這一機制精準破解了傳統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兩大痛點:一方面幫企業家打消了對“技術如何落地”的迷茫,另一方面也讓科學家走出實驗室,更深入地理解市場需求。
“晉江的傳統產業韌性極強,尤其是鞋服行業,有著深厚的產業基礎。”洪锽淮表示,當企業家的市場經驗與科學家的技術能力有機結合,加上博創賽的創新賦能,晉江這片產業熱土完全有望長出新的“參天大樹”,為傳統產業升級提供關鍵突破口。
(記者_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