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23日訊(閩南網記者 肖曉錦 通訊員 顏彩虹 陳小強 文/圖)承南拳文化,展南拳風采,論南拳發展。11月23日,2025年全國南拳傳承發展交流大會在永春北溪文苑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南拳傳承人、武術學者及運動員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南拳傳承發展大計。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武術研究院副院長申振剛指出,大會的舉行不僅是對南拳瑰寶的保護與傳承,更是以武術為載體,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展現中華文明影響力,為強國建設貢獻武術力量的生動實踐。
開幕式現場進行了福建南拳傳承人技術展演。地術拳、五祖拳、永春白鶴拳、太祖拳、連城拳、福州鶴拳、虎尊拳等七大拳種傳承人輪番登場,剛柔并濟、形神兼備的表演,充分展現南拳“剛與柔、力與美、形與神、技與法”的獨特魅力。第十五屆全運會女子南拳全能冠軍、世界冠軍陳惠穎壓軸展示,贏得全場陣陣掌聲。


開幕式后,大會進入學術交流環節。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南拳的傳承現狀、學術研究成果及現代發展路徑等議題發表了主旨報告。隨后進行的高端訪談,業內專家則聚焦南拳技法傳承、人才培養、文化傳播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度探討,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實踐指導價值的交流成果。當日下午,兩場圓桌會議平行舉行,與會代表就南拳各流派的具體傳承實踐與未來發展進行了更為細致和熱烈的討論。
此次大會不僅是南拳技藝的展示平臺,更是凝聚共識、共謀發展的重要契機。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應繼續深化南拳的系統性保護與研究,推動其融入現代生活,增強文化自信,讓這一中華武術瑰寶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白鶴拳與虎尊拳同屬南派功夫,風格皆以干凈有力為核心;不過在進攻特點上,虎尊拳更顯快速奔放。”永泰虎尊拳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林章營指出,兩個拳種可以通過常態化交流,發現自身不足、吸納對方長處,進而推動彼此共同發展。


南拳作為中華武術體系中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流派,歷經千年錘煉,早已超越單純的技藝范疇,升華為承載民族精神與人文品格的文化符號。從南少林的禪武合一,到民間拳社的代代相傳;從海上絲綢之路的遠播交流,到全運賽場上的英姿綻放,南拳始終以“剛健有為、內外兼修”的精神氣質,生動詮釋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價值追求。
在南拳博大精深的文化譜系中,永春白鶴拳是極具生命力的重要分支。其與南拳的淵源,正是中華武術“同源共流、異彩紛呈”的生動縮影。三百多年前,方七娘觀白鶴起舞悟得拳理,創立永春白鶴拳。它不僅完整保留了南拳“短橋寸勁、迅捷剛脆”的技法特征,更獨創“鶴翅手”“沉橋落膀”等靈動招式,實現了剛猛與柔韌的完美統一。在文化傳播上,白鶴拳不僅衍生出飛鶴、鳴鶴等流派,更是詠春拳、日本剛柔流空手道等重要拳種的源頭活水。這一發展歷程,正是南拳文化兼容并蓄、生生不息的真實寫照。
“作為白鶴拳的發源地,永春始終將南拳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視為使命,逐步形成了‘傳承有根基、發展有平臺、傳播有影響’的實踐路徑。”永春縣副縣長莊凱融表示,希望以此次大會為起點,匯聚多方力量,將全運會的競技熱度轉化為傳承發展的持續動力,共同探索南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未來之路。
本次大會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協會共同主辦,旨在系統推進南拳文化的傳承、研究與創新發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振興貢獻武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