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銷的農產品找到了穩定銷路,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紅色動能”。在永春縣下洋鎮,一場“村企聯建”行動,讓鄉村與企業“雙向奔赴”,結出了累累碩果。9月28日,下洋鎮召開村企聯建總結提升會,系統回顧了九個多月來的探索與實踐,一幅“村企e家親、攜手促共富”的動人畫卷正徐徐展開。
黨建搭臺 從“牽線”到“連心”
“以前農產品銷路一直是我們的心頭事,通過村企聯建,我們與邁貝特公司簽訂了農產品認購協議,企業對村里的農特產品進行兜底收購,村里的絲瓜、大米終于有了穩定銷路。”曲斗村黨總支書記溫令全欣喜地說,自協議簽訂以來,已幫助村民銷售絲瓜超1萬斤,實實在在地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
村企聯建不僅助力村財和村民增收,也促進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福建儀電智能科技總經理王家旺深有體會,“今年2月,我們與下洋鎮長汀村黨支部開展聯建活動,公司黨支部正式揭牌。黨建為企業注入了強大動能,今年我們新建了智能化生產線,1-8月產值已達1.25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黨的組織優勢正在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

福建儀電智能科技智能化生產線設備有序作業中
從解決一村一戶的“急難愁盼”,到助推一個企業的跨越發展,這些喜人變化的背后,是下洋鎮創新探索的“黨建引領、商會搭臺、村企聯動、抱團發展”模式。自2024年12月下洋鎮商會成立以來,下洋鎮黨委便全面啟動村企聯建工作。通過成立下洋鎮商會黨支部、設立村企聯建聯絡點,為村與企的精準對接搭建了堅實平臺。經過九個月的探索,全鎮10個村實現聯建活動“全覆蓋”,累計開展活動20余場次,形成了“村村有項目、企企有貢獻、次次有成效”的良好局面。
機制創新 從“輸血”到“造血”
為了讓村企聯建走得更穩、更遠,下洋鎮著力構建長效機制,推動合作從初期的“輸血式”幫扶,轉向可持續的“造血式”共贏,探索出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夜幕降臨時分,下洋鎮商會一樓的“村企夜話”茶敘正酣。10余位企業家與村黨組織書記圍繞著一張動態資源地圖熱烈討論,“溪塔村有一所閑置小學可改造成研學服務中心”“我們需要3名設備操作員”……這種“需求發布-資源匹配-項目生成”的常態化對接機制,已促成14場精準聯誼活動,成功盤活3處閑置資產,其中溪塔村把舊供銷社改造為共富工坊、把長溪小學打造成研學基地和露營基地,預計可帶動村財增收20余萬元。

下洋鎮一隅
“鎮里構建了‘黨委統籌、專班推進、小組落實’的三級聯動機制,由鎮黨委書記擔任總指揮,成立工作專班,每個村配備聯絡小組,確保了每個聯建項目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實,形成了‘統籌-對接-落實’的閉環管理,這種層層壓實責任的機制,確保了聯建工作不走樣、不變形。”下洋鎮黨委組織委員林偉斌介紹道,鎮黨委還建立“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專班季度發布《共建指引》,村企小組實施“揭榜攻堅”。每個村聚焦1個主導產業,拓展訂單農業、技術共享、研學基地等N種合作形態,通過資源置換、產業聯營、股份合作、整村開發、公益反哺等多元形式,引導村企認領共建實事11件,累計投入資金達213萬元。
政策護航 從“試點”到“樣板”
扎實的機制創新,需要有力的政策保障來支撐。下洋鎮不僅當好“聯絡員”,更做好“服務員”,用實打實的政策為聯建“保駕護航”,努力將村企聯建的“試點”探索打造成可復制、可推廣的“下洋樣板”。
“我們出臺了專門的激勵政策,獎補撬動更大作為。”下洋鎮黨委組織委員林偉斌介紹,鎮里設立了三檔獎補資金,根據各村聯建成效進行差異化獎勵,樹立“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好干壞有區別”的鮮明導向。今年已向8個成效顯著的村發放獎補資金6.1萬元,有效激勵了各村主動作為、真抓實干,讓共建成果真正惠及群眾。

通過村企聯建,村民實現增收
下洋鎮還打造了“一站式”服務平臺,建立“一企一村一策”服務機制,成立由鎮主要領導牽頭的工作專班,主動靠前、定期走訪,為企業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務,從項目審批、政策咨詢到解決用工、用地等實際困難,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同時,積極為鄉村對接資源、出謀劃策,幫助村級理清發展思路,讓村企雙方都能安心、專心地投入到合作發展中。
下一步,下洋鎮將繼續健全機制,深化服務,搭建更多有益的交流平臺,為村企聯建提供更強的組織保障和政策支持,推動“村企e家親”的發展圖景走深走實,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林彩瓊 尤家春 顏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