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只見各類高塔、工廠林立,在福建煉化等龍頭企業周邊,集聚了大批石化上中下游企業,蔚為壯觀。
近年來,泉州市泉港區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效應,積極推動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延伸石化中下游產業鏈條,最大限度拓展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空間。目前,泉港區已連續5年入選中國工業百強區,泉港石化工業園區連續11年蟬聯中國化工園區20強。
“泉港石化產業鏈的持續壯大,離不開黨建的推動。”泉港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泉港石化產業鏈式發展新常態,泉港積極探索構建“鏈上黨建”新模式,最大限度發揮黨組織的紅色堡壘作用。
“過去不同的化工企業之間,雖有地理之便,但溝通協作的壁壘依然存在,出現上下游企業同步難、協調難等問題。”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管委會二級調研員陳宗旗說。
對此,泉港區充分發揮石化園區黨工委統籌協調作用,由天驕、消防、鐘山、立亞4個黨支部作為發起單位,按照乙烯、丙烯、碳四、苯、對二甲苯、LPG、電子化學及高端原料藥等優勢產業鏈條延伸方向,構建“鏈上黨建”新格局,將鏈上非公企業黨組織、相關企業及在建項目全部納入聯建范疇,鏈上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100%。
鐘山石化公司是一家生產表面活性劑的民營企業,隸屬于福建煉化下游產業鏈。依托“鏈上黨建”模式,公司支部11名黨員組建攻關小組,聯合福建煉化工程師攻克表面活性劑等多項行業技術難題。
“組織共建、工作共商、資源共享、活動共辦、人才共用、干部共培”的“六共”機制成為打破壁壘的金鑰匙。依托黨建聯建工作聯席會議,鏈上企業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企業經營、團隊管理等方面分享交流經驗成果,在政策對接、技術攻關等環節開展深入交流。同時,積極開展市場聯拓、物流共享等活動,推動人才、資金、數據等要素在產業鏈內高效循環。“產業鏈黨建聯建,不僅能讓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讓企業之間攜手抵御風險、聯動創造效益,讓產業發展之路越走越寬。”泉港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近日,泉港區“智匯高新·鏈動未來”招商引智推介會在泉港石化科技眾創園舉辦。該活動聚焦人才引育、產學研協同創新及產業鏈生態構建,吸引高校院所、金融機構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代表近100人參會。
推介會上,“清源創新實驗室產業孵化泉港基地”正式揭牌,該基地與福建師范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作為產學研合作典范,共同分享了科研成果轉化及項目孵化經驗。
基地設立后,石化園區黨工委第一時間跟進,推動關聯的多家石化上下游企業黨支部黨員及科研人員迅速行動,與基地團隊精準對接,充分發揮“鏈上黨建”優勢。
泉州宇極新材料科技公司是一家落地泉港的氟化工科技型企業,專注ODS替代物、電子特氣等領域,對創新和人才要求高。目前公司共有24名黨員,多數是核心科研人員和關鍵崗位管理人員。
宇極公司黨支部書記魯路告訴記者,“鏈上黨建”讓公司更深入了解上下游企業發展動態,得以常態化開展科研合作,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去年以來,通過鏈上企業之間的協作,公司解決了部分外協測試等難題,提高了研發測試效率。
近年來,泉港區以“鏈上黨建”為紐帶,持續發揮大院大所“頭雁”作用,借助高端創新平臺的科研與育才優勢,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人才引育全流程,廣泛吸納高校人才到泉港創新創業。目前,泉港已集聚院士團隊7個、高層次人才890名,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記者 何金 莊釗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