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5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為期十天的“北疆文化絲路行”錫林郭勒盟·泉州市兩地文化交流活動5日在泉州啟動。據悉,本次活動由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委宣傳部與泉州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旨在促進北疆文化與閩南文化的交流互鑒,深化兩地文化合作與增進民族團結。

啟動儀式現場
啟動儀式上,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隊員的馬頭琴演奏《萬馬奔騰》和表演蒙古族長調《走馬》,讓現場觀眾仿佛置身遼闊草原。兩地藝術家同臺演繹的經典民歌《敖包相會》,將草原風情與閩南韻味完美融合。隨后,錫林郭勒盟文藝家將一份書寫著“錫林墨色融泉韻,溫陵書香入草原”的書法作品贈送給泉州市委宣傳部,書法的內容恰恰點名了本次活動的主題。
作為中國四大草原之一,錫林郭勒盟擁有我國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國際生物圈監測體系的草原自然保護區,內蒙古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那達慕”等14項瑰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及“中國馬都”“蒙古長調之鄉”等文化名片。而世遺泉州是閩南文化發祥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內涵多元,留存著眾多舉世罕見的文物古跡,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富集區。
“本次活動是打響北疆文化品牌的具體舉措,更是錫林郭勒、泉州兩地文化交流的嶄新開端。”錫林郭勒盟盟委委員、宣傳部部長賈文宗表示,希望通過這場跨越山海的文化交流,讓泉州人民領略草原的遼闊與深情,也讓錫林郭勒的兒女汲取閩南文化的智慧與活力,并以此為契機推動兩地在文旅合作、非遺傳承、產業發展等領域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活動期間,主辦方將舉辦“遇見·錫林郭勒”文藝精品展,來自錫林郭勒的100幅美術、書法、攝影作品生動展現草原的壯美與靈動;錫林郭勒烏蘭牧騎隊員將與泉州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攜手合作,在泉州市景區、港口、街頭巷尾開展“非遺快閃”活動;兩地學者還將深入挖掘北疆與閩南文化的交融密碼,為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鑒探尋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