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化縣三班鎮奎斗農文旅融合項目憑借獨特定位、創新模式和長遠規劃,通過盤活閑置資產、發揮龍頭引領作用、推動區域協同,逐漸成為探索共同富裕路徑的優質樣本,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為共同富裕按下了“加速鍵”。

盤活閑置資產 激活共富引擎
三班鎮奎斗農文旅融合項目占地約5400畝,這里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文化底蘊深厚悠久。然而,項目啟動之初,大量的農業資源處于閑置狀態,猶如沉睡的寶藏等待被喚醒。
村集體迅速行動起來,積極尋找盤活資源的方法。奎斗村村書記陳永開滿臉自豪地向記者介紹:“當時我們就像一群尋寶人,先是對村里的閑置資產進行了全面細致地梳理,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然后,我們積極與優質企業對接,就像給寶藏尋找合適的‘守護者’。通過租賃的方式,把300畝農業大棚和700畝林地租給了冠城農業科技和綠洲生態農業等企業。”
這一舉措帶來了顯著的成效。村集體不僅每年能獲得約80萬元穩定租金收入,而且企業入駐后,帶動了3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以前我得外出打工,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次家。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既能照顧家人,又能賺錢,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一位在農業大棚工作的村民開心地說。如今,奎斗村連續兩年村財收入超百萬,村民年均增收約900元,真正實現了資源、資金、農民的有效轉化,激活了共富新引擎。
龍頭示范引領 撬動產業共興
如果說盤活閑置資產是打開共富之門的鑰匙,那么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就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在奎斗農文旅融合項目中,冠城藍莓種植示范園和綠洲生態水果種植園就是這樣的“領頭羊”。

其中,冠城藍莓種植示范園的發展格外引人注目。該集團負責人洪長春興致勃勃地介紹:“我們集團2023年通過招商引資落地三班鎮奎斗村,當時就是看中了這里的發展潛力。目前已投入3000多萬元種植藍莓300多畝。整個藍莓基地采用全基質無土栽培和肥水一體化管理,引進全智能灌溉和溫控系統,按照生態有機標準化栽培,實現對藍莓生長環境的全方位、數字化、智能化精準調控。”
“作為招商企業落地奎斗以來,我們感受到了縣、鎮、村滿滿的誠意和大力支持。三班鎮將我們基地納入共富示范區建設的范疇,在政策扶持和基礎配套建設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保障,讓我們能夠安心發展。”洪長春感激地說。對于未來,他充滿信心:“下一步,我們將在品質和規模上不斷提級,做大做強藍莓產業,爭取為奎斗片區的發展盡一份力。”
此外,綠洲生態水果種植園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種植園占地500畝,專注高端水果培育,年產量約550噸,產值達1000萬元,打造了四季采摘體驗平臺。兩大龍頭就像兩塊強大的磁石,帶動周邊果蔬種植、農產品加工和鄉村旅游興起,為區域經濟多元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區域破壁協同 共繪共富愿景
三班鎮奎斗農文旅融合項目并不滿足于現有的成績,而是立足長遠,積極整合周邊資源,提出了建設“城關東南部生態休閑農文旅融合后花園”的宏偉愿景。

三班鎮鎮長陳為富展望道:“奎斗農文旅融合項目上接觀音岐等公園,下連龍門灘庫區,區位優勢十分顯著。未來,我們將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打造一個集果蔬生產、采摘、游樂、研學、團建、美食美宿于一體的萬畝休閑區。想象一下,到時候游客們可以在這里盡情享受田園風光,體驗采摘的樂趣,品嘗地道的農家美食,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那將是多么美好的場景啊!”
同時,項目還將加強與城東工業區配套發展,形成產業互補格局。通過區域協同,助力東南片區向城鄉、生態、文化、精神共富全面躍升。此外,項目還注重文化元素融入,如碧象巖陶瓷文化展示區建設,將豐富游客文化體驗,促進陶瓷文化傳承。這種農文旅深度融合模式,將提升項目綜合競爭力,為實現更高水平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 鄭智得通訊員蘇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