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
2025年第三次“中國好人榜”發布
吳幼盛光榮上榜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事跡吧!
助人為樂
吳幼盛:鄉村教師創辦“蝸牛之家”,為特殊兒童筑愛心驛站

吳幼盛,男,1971年6月生,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白石小學高級教師,公益組織“詔安縣蝸牛之家”創建者。吳幼盛身為一名鄉村教師、一位唐氏綜合征患兒的父親,聯合其他六名特殊兒童家長共同創辦了公益組織“詔安縣蝸牛之家”,致力于為縣域內的特殊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專業支持、情感關懷和社會融入平臺。2019年至今,他傾注大量心血,將“蝸牛之家”打造成特殊兒童成長的溫暖驛站和130余個特殊家庭互助的愛心港灣。
源于父愛困境,萌生公益初心
2013年,吳幼盛的女兒被確診患有唐氏綜合征。在照顧女兒的過程中,他觀察到身邊許多特殊兒童因缺乏專業引導和社會接納,長期被“困”在家中,家長們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感到孤立無援。吳幼盛感同身受,他意識到單一家庭的力量是有限的。為了讓女兒和更多有相似境遇的孩子能擁有更廣闊的天地,讓家長們能相互扶持、共同面對挑戰,2019年,他與六位特殊兒童家長攜手克服困難,在距離詔安縣約5千米的一處民居客廳里創立了“詔安縣蝸牛之家”。最初的7個孩子在狹小空間里活動的場景成為了吳幼盛公益之路的起點。同年,其事跡作為福建省唯一代表入選中國殘聯編纂的《我和我的祖國——我們的30年》一書。
迎難而上,在艱苦中開啟愛心課堂
創辦初期,“蝸牛之家”面臨著無固定活動資金、無固定師資的困境,公益培訓活動只能不定期開展。許多特殊孩子存在多動、規則意識薄弱、社交溝通障礙等問題,課堂常常嘈雜混亂,但吳幼盛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他深知“蝸牛之家”是多么珍貴的幫助。他以教師的專業,利用周末時間為孩子們免費開設課程。在一次美術課上,吳幼盛敏銳地發現小男孩樂樂對色彩有著獨特的感知力,便耐心引導樂樂通過畫筆去表達。樂樂從最初抗拒交流的狀態,轉變為專注于繪畫,還能主動展示和分享畫中的故事。樂樂的進步令人欣喜。后來,在“以愛為翼,讓愛無‘礙’”全國助殘日主題活動中,樂樂的作品得以展示,并被一位愛心人士購買,這一經歷極大地鼓舞了孩子和家長們的信心。
隨著加入“蝸牛之家”的特殊孩子越來越多,為滿足孩子們多元化成長需求,吳幼盛開始積極邀請專業志愿者加入,原本簡單的公益課程逐漸拓展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能訓練營”,涵蓋體育、音樂等多種項目。智力障礙兒童軒軒的母親陳女士回憶,軒軒過去膽小怕水,連洗澡都很抗拒。但在“蝸牛之家”持續參加游泳課后逐漸克服了對水的恐懼,表現得特別積極。當陳女士看到孩子在泳池里開心玩耍、舒展肢體的樣子時,她激動地表示:“我覺得整個世界都亮了!是‘蝸牛之家’給了孩子不一樣的生活。”
創新幫扶模式,凝聚社會力量
活動開展過程中,吳幼盛注意到部分家長由于各種壓力頻繁請假。為確保專業訓練的可持續性,吳幼盛帶領教師團隊開展了細致的家訪工作。他們耐心地向每一位家長闡釋持續參與集體活動的重要性,鼓勵家長堅持陪伴孩子參與學習訓練。同時,吳幼盛深知“蝸牛之家”的力量是有限的,特殊兒童需要更廣泛理解和支持。他不斷通過各種方式真實、生動地對外宣傳特殊兒童的生活狀況、成長需求和巨大潛能。他的真誠呼吁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共鳴。自2019年“蝸牛之家”成立以來,累計接收社會捐贈款物價值10余萬元。吳幼盛在2022年還創新推出了“半額補貼模式”:專業培訓課程的費用,由家長承擔一半,“蝸牛之家”利用募集的社會資金補貼另一半。這一模式有效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保障了孩子們接受專業訓練的可持續性。
吳幼盛沒有被個人的不幸擊垮,而是將這份深切的體驗轉化為大愛:“孩子們綻放的笑容、家長們濕潤的眼眶,都是支撐我走下去的光。”他走出了一條充滿大愛的公益之路,通過“蝸牛之家”,他不僅讓心智障礙兒童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也讓他們的家庭重燃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每一位身邊好人
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他們以凡人微光,聚時代星河
讓道德的力量升騰在人間煙火里
溫暖在你我心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