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26日訊(通訊員 鄭嵐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 文/圖)“補光燈一亮,棗樹葉子立馬舒展,‘白+黑’連軸轉的光合作用,今年青棗肯定能早結果、賣好價!”8月25日,望著種植園里徹夜通明的燈光,漳州詔安縣四都鎮青棗種植戶們滿臉憧憬。眼下正值青棗“點燈催花”關鍵期,國家電網福建電力“雙滿意”(詔安龍江韻)共產黨員服務隊的到來,讓果農們對豐收更有信心。

8月25日,國家電網福建電力“雙滿意”(詔安龍江韻)共產黨員服務隊深入種植園,對供電設施進行全方位體檢。
“點燈催花”是青棗種植的核心技術,通過夜間人工補光模擬太陽光,打破棗樹夜間葉片自然合攏的生長規律,讓其在黑暗中持續進行光合作用,加速營養積累,實現提前開花結果、搶鮮上市。這項技術對電力依賴度極高,每年6月青棗即將開花結果時,需連續40天每日19時至次日4時穩定補光,9小時不間斷的可靠供電,是“催花”成功的核心前提,更是果農增收的關鍵保障。
作為當地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四都鎮青棗產業是眾多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不僅“點燈催花”的補光設備離不開電,灌溉水泵、通風系統、大棚溫濕度調控裝置等也需電力持續支撐。為此,國網漳州供電公司主動上門服務,組織共產黨員服務隊深入轄區青棗種植園,開展供電設施“全方位體檢”。針對大棚高濕度環境下線路易老化的問題,隊員們逐點排查連接點,及時更換老化導線、插座及漏電保護器,確保“點燈催花”等關鍵環節用電無憂。
“供電師傅不僅幫我們修線路,還幫著規劃用電。”一位計劃擴大種植規模的果農說。服務隊技術人員與果農深入交流,了解種植規劃和用電需求,為擴種農戶量身定制增容方案,開辟辦電“綠色通道”,簡化報裝流程,全力支持產業升級。同時,隊員們結合“點燈催花”等實際場景,向果農發放安全用電手冊,現場講解補光設備操作規范、避免私拉亂接等知識,筑牢安全用電防線。
一直以來,國網漳州供電公司都以“鄉村振興、電力先行”為抓手,通過“網上國網”APP線上辦電、網格員微信群實時響應等模式,提供24小時便捷服務。下一步,國網漳州供電公司將持續跟蹤青棗生長周期,聚焦“點燈催花”等關鍵環節強化電力保障,用穩定可靠的供電為青棗產業注入動能,助力鄉村特色經濟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