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辦公室近日發布《林業改革發展典型案例》(第六批),福建兩項經驗榜上有名,分別為《福建省三明市深耕森林“四庫”拓寬“兩山”轉化路徑》《福建省南平市以“三改+四個一”實現綠富同興》。
三明市地處福建省中西部,森林覆蓋率77.12%,森林蓄積量 2.1 億立方米,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潛力巨大。近年來,三明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錨定森林“四庫”建設目標,針對森林經營提質增效不夠、林業產業大而不強、森林食物多元供給不足、林業碳匯價值轉化不多等問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制度機制和政策供給,涵養“水庫”、充實“錢庫”、做大“糧庫”、鞏固“碳庫”,拓寬“兩山”轉化路徑,推動實現“機制活、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
南平市森林面積 3113.2 萬畝,占全省森林面積的23.7%。長期以來,當地造林綠化以杉木、馬尾松為主,鄉土珍貴闊葉樹種少,經營方式比較粗放,森林資源質量不高。同時,“分山到戶”改革后,集體林地碎片化突出,隨著城鎮化加快和人口老齡化加劇,單家獨戶經營難問題日益凸顯,造林營林成本不斷上升,制約了林業發展。南平市堅持問題導向,以森林“三改”措施優化林分結構,以“四個一”林業股份合作機制支持適度規模經營,在此基礎上做好“森林+”發展文章,推動森林“四庫”更好聯動,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此前,沙縣林地股份合作制、三明林票入選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典型案例第一批,順昌“森林生態銀行”、武平林業金融區塊鏈平臺、南平全竹產業鏈等做法分別入選林業改革發展典型案例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至此,福建已有多項經驗躋身國家典型。
2023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福建被列為全國三大先行區之首。為落實國家戰略,我省出臺《福建省建設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實施方案》,并全面開展“三多”改革試點:多方得益、多式聯營、多重服務。
“多方得益”聚焦產權明晰與權益實現。全省累計流轉林地超2600萬畝,率先推進林下經濟不動產權證發放,已辦328宗、22.6萬畝;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累計完成林權交易25億元,溢價率15.6%;林票制度已在6個設區市、37個縣(市、區)推開,發行額近11億元。
“多式聯營”聚力生產力整合。全省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約1.2萬家,境內外上市林企24家,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5個,規上林企逾3000家;2024年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達8121億元。
“多重服務”突出政府賦能。福建搭建林業高質量改革發展服務平臺及數字化系統,目前,數字化系統已初步建成,累計對接項目84個,投資額415億元、授信785億元,為改革落地提供硬核支撐。(記者 林夏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