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家居商鋪空置率近20% 賣場仍擴容
擴張導致許多品牌商家“跟風”,他們跟隨一些賣場不斷開新店,希望能夠占得先機。一邊是拼命擴張,一邊是銷量下滑,稍有不慎,商戶就會虧損。于是,在一些家居賣場內,有的經銷商忙于和賣場“討價還價”,減場租;有的經銷商甚至無力應戰,只能悄悄“退場”。此外,家居賣場的急速擴張也給自身的運營、管理帶來了諸多問題。
“賣場過剩”危機或將持續
目前的家居賣場過多,甚至已經發展到失控的狀態。在國外的一些大中城市,一般大型家居賣場(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數量最多不會超過3家,賣場總面積也不會超過80萬平方米。而在我國,據粗略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全國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家居賣場就有1200多家,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有大型的家居賣場,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賣場過剩”現象。
家居賣場的急速擴張導致了泛家居行業供大于求的局面,是造成賣場銷售量下滑的原因之一。近兩年來,家居超大型賣場在一、二線城市的新增率達到20%到30%,很多省級城市的家居賣場面積已經達到280萬平方米,而且還在以每年新增幾十萬平方米的速度增長。加之商場定位雷同,招商品牌重疊率高,推廣方法、促銷活動千篇一律,造成很多經銷商虧損。近年的“商戶門”事件,當地賣場聯盟聯手棒殺“外來戶”,抵制新進的家居賣場,也折射出賣場間競爭的殘酷……
家居賣場的“過剩”,特別是高端家居賣場的“過剩”,在金融風暴的推波助瀾下,導致多數經銷商虧損。據了解,類似日照這樣的三線小城市,大的家居賣場的商鋪空置率已接近20%。這已經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臨界點,如果超過了20%,賣場就有關門的可能了。
山東的紅星美凱龍和居然之家合并,很多不出名的家居賣場悄悄關門,“賣場過剩”的危機已經來襲,從眼下的情況來看,這種現象或將持續一段時間。家居“賣場過剩”,中小企業受苦家居賣場的過度增加和擴張,除了影響到經銷商和賣場自身的生存發展之外,也讓整個泛家居行業內的部分生產企業嘗到了苦頭。據業內人士透漏,僅在今年上半年,整個泛家居行業內不堪重負而倒閉的小型生產企業已占到整個行業企業總數的8%,個別地區甚至達到10%。一些大中型企業由于具備一定的實力,在“賣場過剩”危機來襲之時尚能傾全力加以應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大多數大中型木門品牌企業的銷售增長率維持在5%左右,一部分企業低于3%。由此可以看出,即便是有實力的大中型木門企業在“賣場過剩”危機影響下也是步履維艱。
中國的很多行業往往是這樣,在沒有發展成熟的時候,就已經進入到白熱化的競爭狀態。這種狀況使得整個行業,總是處在較低層次的競爭上。對于整個泛家居行業來說,長期粗放型發展導致了市場準入門檻的降低,品質參差不齊的產品混跡于其中。
在目前國內外消費需求低迷的形勢下,省級城市成為商家、賣場關注的焦點,現在省級家居賣場是越開越多,越建越大。在其他行業曾經出現的一哄而上的“一窩蜂”現象,也開始在泛家居行業上演。
就全國省級市場來看,家居建材市場已經出現“過剩”現象,并且這種現象一定程度上還在延續。眼下,許多家居賣場再也沒有昔日人頭攢動的景象,大多生意冷清,很多大型家居連鎖賣場七成的商戶面臨虧損。
從各大家居賣場門可羅雀的經營狀況來看,企業生存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雖然各大家居賣場在打折促銷方面使出了渾身解數,但從“虧本處理”、“血本降價”、“保底大促銷”等字眼中,仍可透露出生產企業、家居賣場依然深受“賣場過剩”危機的影響。
面對省級城市“賣場過剩”的巨大壓力,很多生產企業看到了三、四線市場和農村市場的巨大潛力,看中了渠道下沉的巨大“蛋糕”。于是,一些企業進行錯位經營、準確定位、渠道下沉,大力開拓國內三、四線市場,以達到更高的渠道覆蓋率。避免同質化競爭、品牌化運作,或許成為今后廠家、商家謀求生存的不二選擇。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